為更好地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2021年12月29日,由上海浦東新區創新創業聯誼會及張江創客聯盟主辦,創智空間和華為上海浦東業務部承辦的【“走進華為”——關于“浦東如何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學習座談研討會】順利召開。
“走進華為展廳,體驗數字世界”
大家共同參觀了華為數字展廳,XLabs探索新應用、數字天空計劃、無線醫聯網、智能制造生產線、個人業務產品、5G設備等,為大家感性直觀地呈現出“端到端”的優勢,也讓大家見識了華為如何以科技創新,逐步走向通信領域之巔的奮進精神。技術與多場景的強效結合,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華為所從事的5G、AI、云技術內在價值的理解,也為創業者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研討會環節”
在研討會上,本次活動的主持人創智空間首席運營官、張江創客聯盟秘書長劉雪潔女士介紹了此次活動旨在邀請相關產業和政策研究專家,解讀有關文件和浦東產業發展政策的理解,參訪學習大企業創新經驗,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助力引領區建設落實。
隨后華為上海代表處總經理董剛先生致辭,歡迎各位嘉賓前來華為上海研究所共同探討浦東引領區建設,華為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范企業,未來將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對標行業標桿,通過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推動浦東打造社會現代化引領區建設。
“發揮新區產業集群力,共建引領區”
在主題分享環節上,上海市國資研究院特聘專家、原上海陸家嘴股份公司監事會主席馬學杰先生為大家帶來“讓《引領區》文件的新動能,助力企業堅毅發展”。從中央出臺的各地示范區先行文件入手,點出浦東建設引領區的重要性,以及未來在建設過程中的五大發力點,大企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馬學杰先生細致解讀了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具體舉措及特色亮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戴曉波先生與大家探討《存量時代的浦東引領區》,闡述了存量時代的五達峰,以及國家三大戰略在上海和浦東的布局,同時分析了浦東產業創新集群發展與國內外產業鏈,指出通過對外開放突破、城市功能突破、綜合實力突破、制度約束突破,達到存量發展、資源整合、標桿引領,與大企業攜手并進,從而讓浦東新區在存量時代下發展突破。
上海華為云首席技術官徐華蕾女士在華為公司匯報中,分享了《華為數字化轉型實踐》。華為云已經成長為主流云廠商之一,中國市場第二,全球市場第五。同時,華為云的業務也在邁入一個新階段,從上云向云原生演進。華為希望通過華為云,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最終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面向未來,站在后天看明天的行為。它不只是為了打造一個先進的IT系統,而是要構建一個面向未來、具有高質量競爭力的企業,華為將充分利用技術,與各機構通力合作,支持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政企聯手打造平臺,促進協同創新”
在《關于聯誼會和聯盟工作的發言》 報告中,張江創客聯盟副理事長劉楓先生首先總結了2021年的相關工作成果,聯誼會與聯盟在新政解讀、國際化創新合作、前沿科技方面成功舉辦了多場活動,未來將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為科創小微企業解決痛點問題;大力開展國際化創新合作,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瞄準前沿科技,把握創新發展趨勢,致力于將聯盟打造成為宣傳教育的平臺、素質提升的平臺、政企合作的平臺、人才儲備的平臺、社會責任的平臺,凝聚廣大創新創業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廣泛鏈接資源,助推產業鏈布局,共同助力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浦東新區創新創業人員聯誼會會長、張江創客聯盟理事長、上海創智空間投資集團董事長朱成羿先生對創新創業人員聯誼會及張江創客聯盟未來發展提出五項重點,
一:發揮聯盟和聯誼會的政企聯動、政企協同的作用,為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發揮聯盟和聯誼會的平臺作用,匯聚和發掘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創新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開放融合,通過與各大企業、研究所合作的方式,為中小科技企業賦能,另一方面,本土科技企業的創新智慧也將激發大企業的潛能,既提升大企業的創新效率,又解決小企業的資源匱乏,還為銀行、投資公司、專業服務公司等資源性機構提供專業服務能力提升機會,助力大中小科技企業融合發展;
四:發揮地域優勢力量,推進長三角地區企業的融合發展;
五:協同創新,整合各方的市場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促進全球范圍內的協同創新;從而助推產業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加快浦東新區引領區的建設腳步。
隨后的與會代表交流發言環節中,與會企業代表與華為方就各自產業領域進行深度的供需對接,推進創業企業走進產業生態。通過本次活動,企業代表們從內而外地感受到華為將企業文化落實于工作環境的細微之處,希望未來能夠再次參與這樣的交流活動,幫助自身開拓創業思維,了解產業發展,讓企業茁壯成長。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張江創客聯盟始終以實現會員“政治上有方向、事業上有發展、責任上有擔當、文化上有內涵”為目標,為浦東新區創新創業人員成長成才創造有利條件。